菜單
★中國古代政治★
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1.分封制:即狹義的“封建”,封邦建國,西周開始實行。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地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中國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政治制度,由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到周代逐漸完備。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3.郡縣制: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類似于現在的行政區劃)。
特別提醒:郡縣制春秋戰國后期初步形成,秦朝進一步完善。
4.君主專制:君主為核心的政治制度。
5.中央集權:強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6.三省六部制:
7.內閣制度: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是君主專制下的產物,維系了君主的絕對權力;內閣對皇帝負責,直接聽命于皇帝,內閣大學士的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與信任。
8.鄉里制度:中國縣以下的各基層行政區域劃分制度,擁有教化、交稅、治安等功能。
9.鄉紳制度:科舉未中的落第士子,有文化的小地主,是封建統治結構在其鄉村社會組織運作中的典型體現。
10.貴族政治:奴隸制、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
11. 募兵制:唐中葉以后推行的一種征兵制度,征召的是職業兵,也可看作為國家服務的“雇傭兵”,一般為自愿應征,符合條件即可入伍。募兵制下,士兵需要服役直到退伍。
12.府兵制:自西魏開始到唐天寶年間廢除,歷時約200年。府兵制作為一個固定的稱呼主要是在唐年間,其他時期稱呼各不相同。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戰時從軍打仗,參戰期間沒有一定的服役期限。
13.羈縻制度:對邊疆地區和其他藩外國家一種象征性的統治制度即當地統治者只要承認中原王朝的權威性和宗主性,就可以進行高度的自治,中原王朝一般不插手其內政。
14. 土司制度:該領土屬于中原王朝的版圖以內,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進行自治,但也要服從中央政府的管理。
特別提醒:羈縻制度和土司制度的區別看自治地區是否在國家的統治范圍內。土司制度√ 羈縻制度×
二 中國古代的政治機構
1.宣政院:元朝統治中國時期設立的一個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國家機構,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轄吐蕃(今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
2.中書省:
魏晉,發布詔書、政令。
隋唐,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頒發皇帝的詔令。(三省六部制)
宋朝,掌握行政權。
遼金,虛設,無實權。
元朝, 中央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最高行政機構。
明朝,變成內閣
3.理藩院:清朝統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也負責處理對俄羅斯的外交事務。
4.樞密院: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制。
5.行中書?。涸胤阶罡咝姓C構,簡稱“行省”或“省。行省掌管轄境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國重事,統領路、府、州、縣。
特別提醒:
元朝行中書省≠中書省
中書?。赫嘀醒胝?,皇帝直屬的中樞官署,秉承皇帝主旨,掌管機要。(相當于現代的中央政府)
行中書省: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分掌地方政務,歸屬于中書省管轄。(相當于現代的?。?/span>
三 中國古代官員
1.刺史:“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笆贰睘椤坝贰敝?。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
2.通判:兼行政與監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3.轉運使:中國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運輸事務的中央或地方官職。
4.三司史:管理財政收支、租賦與鹽鐵專賣事務。
★中國古代經濟★
一 中國古代經濟制度
1.小農經濟:家庭為單位的經營形式。
2.自然經濟:生產不以交換為目的、相對商品經濟而言。
3.土地所有制: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由國家確認的土地所有權歸屬的制度。是誰的
4.土地國有制:土地歸全體人民所有,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占有土地等生產資料的一種土地所有制形式。國家的
5.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意思是土地由部分或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土地所有制。集體的,國有制∈公有制
6.土地私有制:土地歸個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私人的
例如:原始社會時期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土地國有制
戰國時期井田制被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
7.井田制:中國殷周時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劃分“井“字形,土地為國家所有,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
8.均田制: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無主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還給官府。(不包括地主私有土地)
9.屯田制:三國時期的集體勞作制度,人身依附關系強,賦稅重。
10.租庸調制:唐初,征收賦稅以人丁為依據,征收實物。
11.兩稅法:向當地人戶統一征收金錢,一年征兩次稅。
二 中國古代經濟現象
1.土地兼并: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越來越喪失土地,甚至沒有土地。
2.自耕農:在中國封建土地制度下,以小塊土地所有制為基礎,從事個體勞動的農民。只承擔封建土地國家賦役,無地租,有較大獨立性。數量、地位>佃農
3.佃農:封建土地地主制下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是封建土地剝削的主要承擔者,剝削頻繁。
4.人身依附關系:上級決定下級的前程命運。
5.莊園經濟:以佃傭為主要經濟基礎,依附農民無償耕作,其收獲全歸莊園主,是勞役地租的表現形式。
6.水排: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
7.草市:鄉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陸交通要道。到唐宋,其中一部分發展成為居民點和新的商業市區。
8.夜市:最早出現于唐代。宋朝取消了市坊界限,商戶營業地點和營業時間都不受限制,形成了古代前所未有的夜市經濟。
9.社會流動:社會地位的變化。一種階層到另一階層,一種職業到另外一種職業。
特別提醒:晚清所有企業(包括洋務企業)都不是官僚資本,因為不是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