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成成媽請教了劉霞老師
01
學會反思,積極主動跟上孩子成長步伐
在一次高三的家長會上,我設計了一個環節:由學生匿名給爸爸媽媽寫心里話,再由學生代表念給家長們聽。學生有很多話想傾述,為了真實表達,他們寫好后會請同學幫忙代抄,以避免筆跡被父母認出。
有一位學生代表是班里最樂天派的孩子,結果剛念了幾句話就哽咽了,他哭著問家長:“為什么這些話,我們在今天這個場合講出來,卻沒有回家講給你們聽呢?為什么我們的話可以講給劉老師聽,卻不會對你們講呢?”會后,家長們圍看孩子的紙條,眼眶含淚。我們都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孩子與我們漸漸無話可講了。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們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的需要并沒有減少,但他們對溝通的質量要求更高。
在青春期,孩子會思考“我是誰”這樣的哲學問題,會探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而如果,父母的話題仍然僅圍繞在“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這樣的生活瑣事,又或者父母的關注焦點總是在“學習成績”,孩子就會慢慢喪失與我們交流的渴望,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和父母之間只剩下尬聊。
有一位媽媽曾經跟我分享過她的經驗,當發現兒子不愿意和她聊天后,她從兒子的興趣出發尋找突破口。兒子愛寫詩,她就買來詩集,和孩子共讀詩歌,一起探討。兒子愛音樂,她就自學樂器,和孩子練習合奏。慢慢的,母子之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關系更為親密。
還有一位父親,不擅言辭,當雙胞胎兒子在青春期遇到不同的困境后,他非常著急,但又很難跟兒子們硬聊。我建議他不必勉強,可以換個方式,通過書信與孩子溝通。后來,他的一封封信件慢慢打開了兒子們的心扉,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了成長關鍵期。
孩子們的特點不同,我們所用的方法也各有差異。方法的背后,是父母們的主動作為。我們要重新認識成長中的孩子,尋找孩子們感興趣的聊天話題,把孩子的視野引向更開闊的天地,從日常的聊天中走近孩子,引領孩子。
02
刻意練習,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
有學生曾苦惱的問我:“我知道父母都是為我好,可是為什么他們總是給我澆冷水,不鼓勵我呢?”還有學生問:“父母為什么不直接表達對我的愛,而要我從對話中一層一層去剖析出這些愛意呢?”孩子困惑父母為什么不能和他們好好說話。而家長們又對我說:“和孩子溝通時,如果我們態度不嚴厲一些,孩子就會不重視,怎么辦?”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和孩子講話?好好講話是基礎。孩子們告訴我,如果父母是嚴厲和冷漠的,無論他們說的對與錯,都不想聽,甚至反而不想照他們說的去做。
對于孩子來講,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這比你說的道理更重要。要給孩子充滿愛和安全的氛圍,讓孩子說出自己的聲音。在孩子講述時,全神貫注地傾聽,忍住講道理的沖動,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并與他共情。
我常常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對話。我的領悟是,和孩子好好說話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狀況,讓我們的音量提高,火氣上冒。
所以我們需要知曉的是,與孩子對話的能力不是父母天生就具備的,是需要不斷學習和練習的。孩子在成長,父母也需要學習,只有我們跟上了孩子的步伐,成為更專業的父母,才能更好地幫助到孩子。
補充閱讀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
沖擊著心理的發展
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
生理上的快速成熟
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
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
使他們仍處于半成熟狀態
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
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
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
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沖擊著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于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從心理上過高地評價自己的成熟度;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于成人水平;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這是青春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心理斷乳與精神依托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而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事實上,在面對許多復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在精神上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青春期兒童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使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這是因為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所致。另外的原因是,這時的少年兒童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閉鎖性的程度。但是,與此同時,少年兒童的諸多煩惱又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開放胸懷的愿望促使他們很愿意向同齡朋友推心置腹。其實,他們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為可信賴的成人朋友吐露心聲。